要實現下一代機器人,有數種關鍵感測器技術發揮極重要的作用,包括磁位置感測器、存在感測器、手勢感測器、力矩感測器、環境感測器及電源管理感測器等。
磁位置感測器促機器人革命
在當今的消費性、服務專業、社交,甚至工業機器人中最常見的感測器技術之一,就是磁位置感測器積體電路(IC)。今天,幾乎消費性、服務專業或社交機器人的每個關節都使用兩個或更多的磁位置感測器IC。每個移動軸或關節旋轉都使用至少一個磁角位置感測器。今日許多機器人採用小型卻強大的無刷直流馬達(BLDC)來移動機器人的關節和四肢。為了正確驅動馬達,就需要馬達位置回饋。
有愈來愈多的磁角位置感測器IC被用來為關節馬達控制器提供馬達換向回饋(見圖1)。此外,機器人關節的封閉迴路馬達控制也需要齒輪角度位置回饋。因此,機器人關節的每個運動軸都需要兩個磁角位置感測器。例如,若機器人腳踝須以俯仰和滾動方式進行軸向運動,則總共須使用四個磁位置感測器。由於每一個關節都需要這種倍數的感測器,且大部份機器人都有許多關節,因此,非常明顯地,現今新一代機器人已大量採用磁角位置感測器。
相較於過往被用在機器人關節中的其他位置感測器技術,今日最新的磁角位置感測器提供了許多好處。這些新型磁角位置感測器IC提供高解析度和可重複的精確度。另外,由於它們是以CMOS矽製程製造,因此與其他位置感測器技術,例如光學編碼器和旋轉變壓器相較時,這些新型磁角位置感測器IC需要極小的功率、重量和空間。再者,磁位置感測器IC可以在非常惡劣的環境中工作,包括極端溫度、骯髒和多塵的環境。一些磁位置感測器,甚至不受在機器人工作環境中常見磁雜散場的影響。最後,由於它們是非接觸式,並且沒有移動的機械零件,因此不會磨損,不同於低成本社交/玩具機器人使用的傳統伺服馬達組件中常見的電阻電位計。拜這些既有優勢所賜,磁角位置感測器被廣泛用於現今的消費性、專業服務和社交機器人,現在甚至是用於工業機器人。
資訊融合實現空間視覺感測
目前有數種存在感測器技術正被整合至當今的機器人中,且它們的資訊被融合在一起,用於提供機器人的空間視覺感測,以及物體偵測和躲避障礙等。二維和三維視覺立體相機在當今許多新型消費性和專業服務機器人中都很常見。不過,一些新型先進感測器技術,例如包括光檢測和測距光達(Lidar)感測器在內的飛時測距(Time of Flight)感測器等,也日漸被用於機器人中。光達提供機器人運行空間和周圍環境的高解析度三維測繪(3D Mapping),使其能更佳地執行任務和移動(見圖2)。
超音波感測器也被用於存在感測。就像是用於倒車安全警報系統中一樣,機器人中的超音波感測器也適用於偵測附近的障礙物,以防止機器人撞到牆壁、物體、其他機器人和人體。另外,在機器人執行其主要功能時,這些超音波感測器也能發揮作用。超音波感測器在近場導航和障礙避免中扮演重要角色,可提升機器人的整體效能和安全性。
然而,超音波感測器的感測範圍有其限制,大約是1公分到數公尺的距離,以及最大約30度的錐體範圍內。它們的成本相對較低,且在近距離範圍內的精度較高,但是隨著測距範圍和測量角度的增加,精度會隨之下降。它們也容易受到溫度和壓力變化的影響,以及來自其他使用同樣頻率超音波感測器的機器人的干擾。不過當與其他存在感測器組合使用時,它們能提供有用和可靠的位置資訊。
當所有存在感測器(2D/3D相機、光達和超音波)的數據融合在一起之後,正如我們開始在高階消費性/專業服務機器人及工業機器人上看到的,這些機器人擁有傑出的空間察覺能力,且能在不傷害自己、人類及環境的情況下移動並執行更複雜的任務。
手勢感測器助人機互動
有愈來愈多的手勢感測器被整合至現今最複雜的機器人中,以提供使用者介面指令。手勢感測器技術包括機器人操作員穿戴的光學感測器和控制臂帶感測器等。
使用基於光學的手勢感測器,可以訓練機器人識別特定的手部運動,並且執行基於特定手勢或手部動作的特定任務。這些類型的感測器在家庭或醫院中為溝通能力受限的身障者開啟了許多機會,在智慧工廠中也提供許多協助。
使用臂帶控制感測器,佩戴者可以與協作、工業、醫療或軍事機器人溝通並進行控制,使機器人能根據操作者的移動方式和手臂姿勢來執行及模擬特定任務。例如,雙臂各穿戴一個臂帶感測器的外科醫生,可以控制遠端醫療機器人手臂來執行手術,而這雙手臂可能遠在地球的另一側。
力矩感測器提供監測功能
力矩感測器也愈來愈多地被用在今日的下一代機器人中。力矩感測器不僅被用於機器人的末端操縱裝置和夾具,而且還用於機器人的其他部分,例如軀幹、手臂、腿和頭部等。這些特殊的力矩感測器被用於監測肢體快速運動、偵測障礙物並向機器人的中央處理器提供安全警示。例如,當機器手臂中的力矩感測器感測到機器手臂因碰撞到物體而出現突然及意外的外力時,其控制安全軟體能使手臂停止動作並縮回其位置。
力矩感測器也能與存在感測器,以及其他安全監控感測器,例如環境感測器共同運作,為整體安全區域提供監控功能。
環境感測器護工作安全
各種環境感測器也正在找尋它們進入工業和消費性機器人的方式,包括能偵測攸關空氣品質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的環境感測器、溫度和濕度感測器、壓力感測器,甚至是能偵測照明有無的感測器。這些感測器不僅有助於確保機器人能夠持續有效且安全地運行,還能讓機器人工作範圍內的人員察覺到不安全的環境情況。
電源管理感測器提高效率
電源管理感測器也被整合至現今的自動機器人中,以幫助延長機器人在兩次充電間的工作時間,並確保目前自動機器人中最常採用的鋰離子電池在充電或放電時不會過熱。電源管理感測器也用於穩壓,以及機器人關節馬達的電源和散熱管理。所有的機載電子零件,像是微處理器、感測器和致動器等,都需要低雜訊漣波電源和穩壓,以確保其能高效率且正確地運作。
用於機器人電源管理的最新感測器解決方案,包括用於電池放電和充電的庫侖計數、精確可靠用於穩壓器的過熱監控感測器,以及電池管理裝置的電流感測器。
拜這些創新感測器技術的整合和融合所賜,今日最新的機器人可以更獨立及安全地運作。此外,運算能力、軟體和人工智慧的大幅進展,以及與這些新型感測器技術的搭配,使得下一代機器人可以更容易地被用來支援各種應用。再者,比起前一代機器人,它們可以更精確、更迅速地完成任務。最後,它們可以在更多樣的家庭、商業和製造環境中更獨立地工作,且更安全地與人類協作。